近日,2024年度和2025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结果陆续公布。我校主持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3项,资助经费合计1437.7万元。
水利水电学院李家科教授主持的课题经费350万元。该课题利用水源区污染物产输模型模拟与现代污染源追踪技术等,精细化识别水源区氮磷平衡过程和面源污染物优先控制区;研发源头减量增效和水系廊道多级拦蓄关键技术,解析关键技术对氮磷及风险污染物的生态调控机制;构建流域面源生态调控多目标评估体系,形成基于源头减量增效-水系廊道多级拦蓄-氮磷循环利用的水源区面源生态调控模式。研究成果将对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流域水质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李家科,工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省级高层次人才,担任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副院长、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授权一级学科带头人、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和陕西省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负责人。主持和参与课题60余项,其中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国家级项目8项、省部级项目8项。发表论文290余篇(SCI论文140余篇),出版著作和教材14部,编写地方/行业标准和获批国家发明专利12项;获得陕西青年科技奖、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排名第一)、西咸新区“海绵城市试点建设优秀科研工作者”等科技奖励和荣誉10项。
水利水电学院郭鹏程教授主持的课题经费583.7万元。该课题拟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与机理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揭示水轮机表面泥沙磨蚀机理,阐明泥沙磨蚀对水轮机内流动、空化和动应力特性的影响规律,建立兼顾抗磨蚀和动力学性能的水轮机优化设计方法。研究成果可为提高水轮机的抗泥沙磨蚀性能和运行稳定性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郭鹏程,工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陕西省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水利工程一级学科带头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其中重点项目2项,其他各类项目80余项;参编标准3部,授权发明专利30余件,发表SCI论文60余篇。已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 项。
水利水电学院冯建军教授主持的课题经费504万元。该课题针对水轮机内部复杂流动特性展开系统性研究,揭示过流部件间的流动相互作用机制与干涉机理,明确空化初生的边界条件及其对水力性能的量化影响规律,构建水轮机模型到原型相似换算方法与比尺效应数学模型并通过试验进行验证。研究成果将为我国高水头大容量水轮机的研发提供重要理论支撑。
冯建军,工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带头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国家级项目6项,其他各类项目30余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2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排名第2)、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项。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是针对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社会公益性研究,以及事关产业核心竞争力、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安全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领域提供持续性的支撑和引领。
长期以来,学校高度重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组织申报工作,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积极发挥学科特色和优势,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目标和地方经济发展需求。通过国家级大项目的实施,为我校加快建设国内一流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冲击“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学科,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和技术力量。
撰稿:梁 伟
审核:鲁晓锋